市交通委主任谢峰做客“夏令热线”
来源:社会宣传处 发布时间:2017-08-03

8月2日上午8:30,市交通委主任谢峰走进“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回访以往市民投诉处置情况,并接受媒体采访。今年是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之年,也是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和深化综合交通“补短板”之年,面对综合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和广大市民改善出行条件的殷切期盼,本市交通部门正全力以赴。

 

迎接十九大,基础设施频传捷报

今年是上海交通行业重大项目建设的大年。轨道交通将新增运营里程55公里,有浦江线(原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东延伸、17号线等线路建成开通;奉贤南桥-东方体育中心快速公交项目于6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松江有轨电车示范线包括车站在内的重要设施已部分建设完工,最快在明年初进行不载客试运行。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吴淞国际邮轮码头也将于年底前完工。

此外,其他一些重大市政工程也不断取得进展,如虹梅南路高架于今年7月实现了全线贯通,北横通道于4月开通了北虹路立交WS匝道等等。

作为市重大工程,区区对接道路建设也是全市“补短板”、“惠民生”、“稳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市正推进两轮共108条区区对接道路。今年计划开工26条、打通10条,至年底计划实现108条道路全部开工和60条道路打通。截至目前,已有6条道路实现开工,8月底又将有2条打通,即普陀区的吉镇路和虹口区的中州支路,打通后将进一步方便普陀、嘉定、静安、虹口四区沿线居民出行。

 

创建公交都市,“公交优先”驶上加速道

谢峰介绍说,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唯一的出路还是公交优先。本市“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将达到55%,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将达到60%。

上海宣告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以来,“公交优先”得到有力推进。按照时间节点,2017年本市将实现“公交都市”的创建目标。轨道交通方面,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上半年日均客流达到955万人次,同比增长5.1%。单日最高客流创历史新高,达到1186.7万乘次。1、2、7、8、9、10号线六条线路在周末及国庆、元旦等重大节假日延时运营,10号线和16号线全线分别常态延时运营25分钟和30分钟。今年通过加密班次、站台改造等一系列挖潜措施,进一步实现提能增效,将实现全网络高峰增能5%的目标。地面公交方面,延安路中运量71路公交开通运营已有半年,通过相关管理部门、运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不断优化调整,71路总体运营情况良好,工作日日均客流达4.6万乘次,营运车速达17公里/小时,单程运营时间59-62分钟,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预期。

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作为市交通委2017年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综合出行服务信息APP也正在抓紧研发,预计三季度推出。该APP将整合上海公交、乐行上海、上海地铁、上海停车等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建立“一站式”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出行提供全面的、及时的交通资讯和信息服务,让市民能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取交通信息。

 

精细化管理,“补短板”再上新台阶

谢峰表示,去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的总体要求,我们提出了道路“缓拥堵”、公交“优品质”、交通“智能化”、管理“提效率”4个方面32项措施。尽管去年综合交通补短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补短板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年我们继续推进路口渠化、路段改造、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造等100个缓拥堵专项工程。截至6月底,完成改善项目55项,超额完成半年目标,其余项目将在年内全部完工。今年推进的金科路、吴中路等35公里公交专用道也正在加紧建设中,目前金科路、奉贤区BRT项目浦星公路段已完成公交专用道建设,吴中路公交专用道力争三季度按时完工。同时与之相配套,将进行公交线网调整、打造骨干型线网等。

为了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今年上半年疏通慢行交通断点瓶颈2.2公里、新增机/人非隔离设施23公里、更新护栏8.7公里,改善慢行交通附属设施项目8项,下半年将进一步打通慢行交通断点瓶颈、提升慢行交通舒适性、推进功能性慢行交通建设,使市民获得更好的慢行体验。谢峰还谈到了共享自行车,这种交通方式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在鼓励支持的同时,也将加强规范,促进共享自行车健康发展。

针对停车资源紧张的问题,“十三五”期间,预期本市将新增150万个泊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我们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今年截至6月底,已经累计推进实施了89个停车资源共享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