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3月至10月,根据中央依法治国办部署,市交通委大力推进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找准找实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着力整治执法顽瘴痼疾,推动一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一批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交通运输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夯实制度基础,开展法规清理。市交通委出台《关于“责令停产停业”类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目录清单》等8件制度文件,持续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组织对78件交通运输执法领域地方性法规(15件)、政府规章(1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45件)开展评估清理,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可执行性、实效性”标准进行逐一评估,提出下一步修改、废止建议,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支撑保障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开展“检查码”试点。为切实避免随意检查、重复检查、执法扰民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检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影响,2023年9月起,市交通委率先组织在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行政检查中开展“检查码”试点。“检查码”让行政检查全过程留痕,增加了行政检查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检查前,企业通过“检查码”可以清晰、详细地了解检查内容,进行对照自查。检查结束后,企业可以第一时间查询检查结果,并及时进行对照整改。执法部门电子送达行政检查通知书,还通过检查记录的数据共享,避免了各执法部门之间的重复检查,大大提升执法检查效率。截至11月底,全市交通系统已使用“检查码”检查企业157户次。
释放法治温度,推出“网上办”等惠企便民新举措。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取证)案件数量多、案情简单且大量涉案企业系外省市运输企业,为方便当事人远程处理案件,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依托上海“一网通办”平台,推出了“公路违法超限运输非现场案件全程网上办”系统,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材料提交、案件事实确认、执法文书签收、行政罚款缴纳等全部案件处理环节,实现案件处理全流程、全要素、全功能数字化转型。该系统已于11月22日正式上线运行。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还积极优化线下窗口建设,每周增加6.5个小时接待时间,完善执法公示信息,增加饮用水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新增10个窗口开通网上预约服务。根据当前数字化发展形势以及巡游出租汽车行业实际,市交通委还主动优化完善出租汽车驾驶员考试试题结构,从前端着力,切实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坚持宽严相济,落实轻微免罚、推广说理式执法。市交通委执法总队不断完善轻微免罚案件处理流程,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权益。所作出的轻微免罚案件已覆盖地方海事、省际客运、道路货物运输、公路路政、停车场(库)等多领域、多业态。今年1-11月,共实施轻微免罚案件101件。同时,深入推广说理式执法,在向法院申请非诉执行前向当事人发送《法律风险提示告知书》,详细告知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后果,督促当事人依法自觉接受处理。8月至11月,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还多次组织开展针对涉嫌违法网约车车主的精准法治宣传,强化普法教育、警示劝诫,有效督促400余名驾驶员停止违法行为。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非现场执法。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利用公路电子称重检测系统,全面实施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取证)工作。今年1-11月,已办结案件6175余件,执法监管力度大大增强,有效维护了道路交通、公路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制定整治非法客运非现场取证标准,开展跨部门大数据排查,依托网约车监管平台、“易的PASS”等信息系统,梳理违法线索,进行分类精准处置。对“高频接单、屡次违法、拒不改正”的职业违法对象,予以严厉查处;对违法频次较低的行为人,采取电话、短信、约谈等警示教育方式,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对符合资质申请条件的驾驶员,积极引导其申请从业资格,合规运营。
回应诉求关切,优化行政强制、加强设施整治。针对调研走访过程中,企业提出的缩短部分行政强制案件扣押期限的诉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出台制度,明确如符合相关条件,可以将扣押期限由法定最长60日,尽可能缩短,甚至当天解押,减轻了企业负担,优化了行业营商环境。为更好保障百姓出行和交通设施安全,市交通委对本市限高3米通道的限高设施进行了统一规范和精细化提升。
为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交通委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强化市区联动,开展深入排查,共评查执法案卷6548件、执法记录仪视频2448个;对近两年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排查信访及热线工单60余万条;全体执法人员围绕“逐利执法”等5大类问题,逐一开展“一人一表”自查;组织执法人员抽查考试7次,抽考500人;坚持开门整治,开展问卷调查6314份、调研走访1508次,召开座谈会79场,针对企业群众、从业人员等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升执法质量,不断释放法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