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委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7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21-12-01
字号
[ ]

“关于打造城市骑行文化,提升环保健身理念,让自行车成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的建议”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自行车交通方便灵活、经济环保,是公众出行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我委及所属市道路运输局多年来始终非常重视自行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现将我委已开展和拟开展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打算

(一)自2012年至今,在慢行交通综合规划体系指导下开展各种前瞻性研究

完成了《上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上海市慢行交通发展对策研究》《上海市非机动车设施出行品质研究》《上海市非机动车专用道规划研究》等各种前瞻性规划和研究。

2021年,我委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发布了《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慢行导则》),《慢行导则》与时俱进,贯彻“人民城市”最新理念,从构建连续完整的慢行网络、构筑复合立体的慢行系统、打造便捷高效的接驳系统、慢行设计精细提升、慢行系统品质创新和塑造品质特色的慢行新地标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二)不断优化自行车道路设施通行条件的工程实践

上海自行车骑行环境主要包括自行车专用绿道和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专用绿道本着安全、连贯、舒适等原则,目前主要围绕滨江、公园绿地、远郊路幅宽度富裕的区域设置。例如沿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环世纪公园周边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崇明区413公里长的自行车绿道,另外,各区也建设了各具特色的自行车绿道,市民感受度明显。

对于满足日常骑行需求的非机动车道,上海市政道路均配置非机车道,在跨越黄浦江的桥隧设计中,充分克服困难考虑设置自行车通道,例如闵浦三桥自行车可以通过电梯过桥,松浦大桥将原铁路通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辰塔路桥设置非机动车推行坡道等。

本市陆续实施了复兴中路(宝庆路—西藏南路,3.3公里)、建国西路—建国中路—建国东路(乌鲁木齐南路—肇周路,3.3公里)和中环线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恢复工程。

近十年来,我委针对非机动车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达到15%,其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比例也已经达到20%以上。

今后工作将重点围绕两方面。一是在新发布的《慢行导则》指导下,指导各区开展新一轮《“十四五”慢行交通建设规划》,不断构建连续、通畅、安全的自行车网络和设施,重点指导五个新城塑造“一城一示范”高品质的慢行重点区域,“一城一品牌”彰显特色的慢行交通品牌。二是继续加强互联网公共租赁自行车的规范和管理。我委将会同城管等部门,继续加强公共自行车的规范管理,鼓励和引导居民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二、针对您所提具体措施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单行道设置”

我市在过去几年中,在充分考虑周边路网和具体道路的交通流量、科学评估具体路段的总体运行效率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已设置的机动车单行道约700条,主要为老城区内宽度较窄的道路,实施单行道后,自行车通行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二)关于“新城区建设自行车专用赛场和景观骑行车道”

根据规划,2035年上海将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骨干绿道。按照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各新城至2025年新增骨干绿道不低于50公里,结合新城城区内骨干绿道建设需求同步推进景观骑行道。

(三)关于“优化现有自行车道的安全性和连贯性”

我委将在近几年逐步消除禁非路段的工作成果基础上,以《慢行导则》为指引,继续会同交警部门,逐步优化禁非道路的交通组织,同时打通断头路,加密非机动车跨越铁路、水系和高速公路通道网络,提升骑行的连贯性。

(四)关于“独立新建自行车快速路和干线主廊道”

《慢行导则》中提出,鼓励各区因地制宜开展自行车快速路的规划研究,综合考虑现状及规划情况,结合使用需求和设置可能,合理配置路网及设施,或结合绿道打造。

(五)关于“大幅增加住宅小区自行车停放设施供给”

根据相关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非机动车位配建标准为0.5-1.2车位/每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非机动车停放设施的设置和管理主体是各级公安和城管部门。既有住宅小区内需新增自行车停放设施和场地的,可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后实施。

(六)关于“交通枢纽配置自行车公共停车场”

最新发布的《慢行导则》明确,轨道站点周边600米区域内应开展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布局规划,并首次提出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分区域、分站点功能的泊位配建标准。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可单独用地,或与周边用地统筹考虑。配建停车场无法满足停放需求时,可结合建筑前区、绿化带、设施带、过街天桥、高架桥桥下空间和棚架绿化等区域分散布设。

(七)关于“保障自行车骑行及停放安全性”

近年来,在立法层面积极推动非机动车行驶空间和环境的提升,并分别在《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对慢行交通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重型货运车辆通行频繁的道路,在机动车右转弯处设置右转弯导向线、危险警示区等设施和大车右转必停的管理措施。在执法管理方面,相关部门一直在不间断开展行人、非机动车专项攻坚整治行动,切实保障非机动车通行安全。

(八)关于“规范和鼓励租赁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发展”

本市鼓励非机动车使用,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制定了相关实施文件,将持续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管理。本市暂不鼓励电助力自行车发展。

(九)关于“完善自行车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目前非机动车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相对完善,包括《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街道设计标准》《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今后还将根据需要逐步增加。

(十)关于“发展体育赛事”

为打造“赛事之都”和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推进各类自行车赛事,特别是国际性的顶级自行车赛事。

再次感谢您对上海交通及骑行文化的关注和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管理实践中充分吸纳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管理运营体系,提高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出行品质。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