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上海综合交通运行研判报告

来源: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23-12-28
字号
[ ]

2024年元旦假期放假时间为2023年12月30日(周六)至2024年1月1日(周一),共计3天;期间高速公路不施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受季节及气温影响,元旦假期出行意愿及活跃度不及其他节假日;再加上假期时间相对较短、支原体及甲流感染频发、学生期末考试临近等多因素叠加,对元旦出行需求产生进一步影响。据行业部门预测,元旦假期铁路及民航日均旅客到发量为今年“中秋及国庆”的七成左右,其中虹桥枢纽(铁路+民航)旅客到发高峰日接近今年“中秋及国庆”的八成。高快速路车流规模总体维持在较低位运行。

一、 研判结论

(一)元旦假期铁路旅客日均到发量同比增长约1.5倍,较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明显回落,日均到发量占比近七成

预计元旦假期3天(12月30日至1月1日)铁路旅客到发量累计达219万人次,日均到发量7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2%,较2022年上升约68%,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日均约68%。

元旦假期虹桥火车站旅客到发量累计达135万人次(发送量67.4万人次、到达量67.6万人次),占铁路总量约62%。日均到发量45万人次(发送量及到达量均约22.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41%,较2022年上升约81%,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日均约72%。

节日最后一天(1月1日)为虹桥火车站元旦假期旅客到发高峰日,旅客到发量达5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40%,较2022年高峰日上升约66%,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高峰日的74%。节日首日作为发送高峰,当日旅客发送量为27.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09%,较2022年发送高峰上升约72%,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发送高峰的77%。节日最后一天为到达高峰,当日旅客到达量为2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69%,较2022年到达高峰上升约38%,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到达高峰的73%。

截至12月25日,根据铁路预售票现有数据显示,虹桥火车站已预售的旅客到发高峰日为2024年1月1日(节日最后一天),当天已预售的旅客到发量约26.9万人次,为预测量的54%。虹桥火车站已预售的旅客发送高峰日在2023年12月29日(节前一天),当天已预售的旅客发送量约16.3万人次,为预测量的73%。虹桥火车站已预售的到达高峰日在2024年1月1日(节日最后一天),当天已预售的旅客到达量约17.4万人次,为预测量的60%。已预售到达高峰日(1月1日)的高峰小时出现在21:00-22:00,已预售的旅客小时到达量约1.6万人次,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到达高峰小时(10月5日,22:00-23:00,3.1万人次)的约52%。根据目前铁路预售票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中铁路均在当日23:59结束运营,在0:00-6:00间均无加开的临客列车到达。

(二)元旦假期民航旅客日均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3倍,占比接近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的九成

预计元旦假期3天(12月30日至1月1日)民航旅客吞吐量累计达84万人次,日均到发量2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7%,较2022年上升约103%,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日均的87%。

虹桥机场在元旦假期(3天)中累计旅客吞吐量32.9万人次,日均旅客吞吐量约1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76%,较2022年上升约84%,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日均约87%。预计节前一天(12月29日)为旅客吞吐量的高峰日,当日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3.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82%,较2022年上升约58%。

综合铁路、民航专业部门的客流预测情况,预计虹桥枢纽旅客到发高峰出现在2024年1月1日(节日最后一天),总客流量达61.9万人次,比2023年元旦高峰日增长约129%,较2022年元旦高峰日上升约64%,占今年“中秋及国庆”假期高峰日(铁路+民航)约77%。

(三)节日期间高快速路网流量均处于较低位运行,节前一天在提前出行车流与通勤车流叠加下高快速路网流量高位运行

节前一天(12月29日)提前出行车流与通勤车流叠加,高速公路网车流规模达157-161万辆次,较普通工作日增长约10%-13%,同比上升约52%-55%,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3%-5%。省界道口流量达78-81万辆次,较普通工作日增长约15%-19%,同比上升约47%-52%,较2022年同期上升在2%-6%。快速路流量达209-216万辆次,较普通工作日增长约4%-7%,同比上升约30%-34%,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4%-7%。

元旦假期(12月30日-1月1日)高速公路日均流量125-130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下降约2%-6%,同比上升约38%-43%,较2022年同期上升在5%以内。省界道口流量达67-70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下降在5%以内,同比上升约32%-38%,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16%-21%。快速路流量达186-191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下降约3%-5%,同比上升约24%-28%,较2022年同期下降在3%以内。

高峰日(12月30日,首日)高速公路车流规模达128-133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增长在1%以内,同比上升约34%-39%,较2022年同期上升在2%以内。省界道口流量达69-72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增长3%以内,同比上升约30%-35%,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10%-15%。快速路流量达190-196万辆次,较普通周末日均下降在4%以内,同比上升约21%-24%,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3%-6%。

(四)节日期间高速路网车流方向性明显,射线高速节前一天出城方向及节日最后一天入城方向车流聚集度高,易引发时段性拥堵

高速公路流量变化总体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节日前一天出行聚集效应较为显著,路网流量处于高位;首末日出行相对活跃,假期第二天出行需求有所减弱。在节日前一天15:00至20:00,部分射线高速公路出城方向如G40沪陕高速及长江桥隧、G1503高东入口、G2江桥、G50徐泾、G60新桥主线等流量较为集中,易引发时段性拥堵。节日最后一天15:00至19:00,部分射线高速公路入城段如G2京沪、G40沪陕长江桥隧、G50沪渝、G60沪昆等将出现方向性短时拥堵。

热门景区周边道口较普通周末增长约5%-10%,较2022年上升约5%-10%。随着上海市内及周边旅游景区建设的不断完善,假期景区流量将持续走高,如迪士尼度假区、海昌海洋公园、朱家角古镇等等,都是各假期出行集中的热门景区。各景区在迎来游览高峰的同时景区内及周边停车场面临较大停车压力,尤其是集中进场的高峰时段,排队车辆积压影响衔接道路通行。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及使用量的增长,且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在出行高峰时段将对景区周边及相邻服务区造成较大的车辆充电压力。

G40沪陕高速作为前往崇明以及江苏启东、海门唯一的高速通道,为节日期间拥堵较为严重的路段。元旦假期长江隧道日均流量为7.0万辆次,同比上升约37%,较2022年同期下降约4%,其中上行(江苏方向)3.2万辆次,下行(市区方向)3.8万辆次。

长江隧道流量方向性明显,节前一天及首日(12月29日、30日),长江隧道流量以上行(江苏方向)为主;节日最后一天(1月1日),长江隧道以下行(市区方向)为主。

二、交通保障措施

(一)关注商圈景点等重点区域,保障出行安全。聚焦外滩、豫园等市内热门商圈景点的客流动态,提前储备集散运力,确保灵活调用。关注重点区域如交通枢纽、集散地、换乘枢纽、热门旅游景点等,加强客流动态监测与预警。针对寒潮冰冻天气,组织做好重点区域路网运行服务保障及车辆诱导信息发布,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二)做好值班值守,保障枢纽平稳运行。在元旦假期重点时段加强人员配备,严格执行三级值班体系。密切关注铁路、民航等各行业运行动态,加强虹桥枢纽周边路网监测、信息数据报送,根据客流情况及时及启动应急预案,适时采取开通公交应急临时专线、增开轨交定点加班车、启动出租车第三上客点等措施,切实做好节日期间虹桥枢纽的大客流疏运保障工作。

(三)关注重点收费站,优化道口保障方案。重点保障往来郊区旅游景点的收费站以及连接江苏、浙江的主线收费站。优化完善元旦期间各相关收费站收费道口的大客流预案,采取多种措施缓解道口拥堵,包括但不限于开足收费车道、加派人手及时处理ETC特情、人工车道采用复式收费等措施,确保收费道口交通平稳有序。加强易发拥堵路段排堵保畅工作力度,加强施工区域等特殊区段监控,加强隐患排查,确保道路及监控收费等附属设施安全、完好。

(四)加强路警联动,强化现场指挥。加强与属地公安交警部门的沟通,针对重点路段、重点收费站完善缓拥堵方案,通过协调增派警力、强化现场指挥引导,保障元旦假期重点道口车辆的有序运行。

(五)做好出行信息发布,引导车辆分流。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情报板、车道标识引导车流有序通行,及时发布拥堵路段、绕行路线等相关信息,强化施工区域信息的宣传,发挥路网分流作用。做好投诉处置,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在拥堵、特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现场解释工作以减少投诉处置压力。

(六)落实应急预案,减缓大面积拥堵。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拥堵、突发事件及恶劣天气,积极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应急物资、抢险车辆及应急队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