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职院“青蓝结对”师徒开展学生全生命周期事务管理体系理论研究
为全面深化新时代学生工作改革创新,深入落实学校“青蓝结对”计划,近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蓝结对”师徒王佳珺、潘洋刘两位老师围绕课题研究需求,聚焦学生全生命周期事务管理体系构建,开展了系统性理论研究,通过梳理管理痛点、整合育人资源,探索科学高效的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
结对师徒以“入学适应-在校发展-毕业衔接”全链条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近年来学校学生事务处理数据,系统梳理不同阶段学生的核心需求与管理难点。结合一线工作反馈,当前学生事务管理在心理健康动态干预机制、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精准度等环节成效明显,但在个性化服务供给、跨部门协同效率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结对师徒通过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初步提炼出学生全生命周期事务管理的要素:
一是全周期阶段的精准覆盖以学生成长轨迹为轴,覆盖从入学到毕业及后续发展的完整链条。入学适应阶段:聚焦新生报到、学业衔接、校园融入等基础事务,建立适应性支持机制。在校发展阶段:涵盖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日常服务等核心需求,强化个性化培育。毕业衔接阶段:重点关注就业服务、毕业手续、校友联络等环节,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平滑过渡。
二是三维驱动的体系支撑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整合学工、教务、就业等多部门数据,构建学生成长数字画像,通过数据分析预判需求(如学业预警、心理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协同联动的育人合力:建立“辅导员-专业教师-职能部门-社会资源”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事务办理+思想引领+成长支持”的一体化服务网络。需求导向的服务升级:以学生真实需求为核心,动态优化服务流程(如简化手续、数字化平台应用),强化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个性化服务供给。
三是动态适配的机制保障标准化基础框架:明确各阶段事务管理的职责分工、流程规范和评价标准,确保服务质量稳定。弹性化调整机制:结合教育改革要求、学生群体变化(如新业态下的就业需求),动态更新管理内容与服务模式。长效化反馈闭环: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收集师生意见,持续优化体系漏洞,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
这些要素相互支撑,共同实现学生事务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从“统一管理”到“精准育人”的转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次理论研究不仅凸显了“青蓝结对”计划在推动教育管理创新中的纽带作用,更为探索学生事务管理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基于理论研究成果推进实践试点,不断完善学生全生命周期事务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学生管理范式,书写精细化管理赋能育人质量提升的新篇章。